“剑客”亮剑永不言败

admin | 独特体验活动

郑晓岚

在给小队员们说剑术。

□记者 张小小/文 蔡斌/摄

18岁时他就获得了全国击剑锦标赛冠军,是这项比赛最年轻的冠军,至今为止无人刷新。说他是全国第一人也不足为过。他也因此入选国家队,在此后的10年运动员生涯中,相继夺得了世界第三、亚洲冠军,以及6个全国冠军。他就是上海名剑俱乐部总教练——郑晓岚。

10年弹指一回间,功成名就转幕后。告别了万众瞩目的赛场,他怀着对击剑运动的满腔激情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隐身台下,肩负起培养年轻运动员的责任。

说他是“松江击剑第一人”,着实有些委屈了他。但无论是从自身技能水平,还是从对松江击剑事业的意义来说,这一称号也着实符合他的身份。

青年剑坛的闪耀之星

上世纪80年代,击剑在国内还是个新鲜名词,郑晓岚父亲的一位友人不经意间的一声询问,让郑晓岚接触到击剑。他在日常训练中的表现让专业队老师眼前一亮,认定这个孩子以后将大有前途。那时他的文化成绩总能排到班级前三,即便是像普通学生一样念书,也能轻轻松松地考上大学。小小读书郎面对众人的不解和劝说,毅然作出了自己的决定。他背起行囊,人生第一次离开家,前往虹口剑校学剑,从此与这项运动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怀着相同的击剑梦想,他渴望能与身边的师兄、师姐多交流多沟通,可这个从郊区来的“击剑菜鸟”特别不被待见。在一个全新的集体环境中,没有感受到温暖却频遭冷眼,13岁的郑晓岚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凭着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他加倍刻苦努力,10多斤重的训练服一穿就是四五个小时,汗水频频流进眼里刺得生疼,他用毛巾胡乱一擦便继续训练。半年多的时间里,不仅比其他队员投入更多的训练时间,而且常常总结思考,这让他事半功倍。他明显感觉到挨教练的批评越来越少了。

为备战当年的全国青少年比赛,队里举行了一场选拔赛,他从众多队友中脱颖而出,其中有比他早进队训练好几年的学长,也有个子高过他一头,比他外在条件优势多的人。他不负众望,在比赛中获得了全国第六的成绩。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练剑时间还不到一年。从此以后,队里再没有人敢嘲笑他,大家围着凯旋的他讨教心得。在第二年的比赛中,他的排名上升到全国第二。16岁时,他又带领全队夺得了全国青年锦标赛男子花剑团体冠军。18岁时,他获得了全国锦标赛个人冠军。

短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无异于一个奇迹,这也让他一举成为震动剑坛的闪耀新星。很快,国家队向他发出了邀请书。他代表国家参加世锦赛,冲进了16强,并在同年的亚锦赛中,为男团夺取冠军立下汗马功劳。1997年,23岁的他上半年刚摘得世界杯铜牌,下半年便转战南非再次出征世锦赛。小组赛中他发挥出色,斗志昂扬、技压群雄,正当全队都押宝在他身上时,却因为翻译的失职造成他延误比赛时间。

带着无限的遗憾,他结束了运动员生涯。退役后,他赴上海队担任男子击剑队教练,在全运会和全国锦标赛等比赛中,他的队伍获得过不少佳绩。

回到原点接受新挑战

在上海击剑队执教过程中,郑晓岚发现剑坛后备人才断层现象极其严重。“上海队的总体实力短时间内尚可维持,可是后续力量跟不上,以后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他做了一项调查统计,发现上海现有的击剑优秀人才大多来自市区,来自击剑运动较为普及开展的传统中小学。提高上海击剑运动水平的根本出路,就是让这项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开去。思索了3年时间,2002年他决定回到松江,开垦家乡的击剑处女地。

那时郑晓岚还住在市区,妻子在外企担任白领,自己也有稳定的工作。在别人眼里那是“放弃大好前途回乡下折腾”,郑晓岚却铁了心,把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托付给岳父岳母,每天往返于市区和松江,开始了最初奔波而艰难的日子。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他的执著追求改变了身边人的看法,妻子放弃收入稳定的工作,并说服父母一起跟随丈夫来到松江居住。

筹备组建击剑俱乐部之初,郑晓岚遭遇了许多困难和压力,但他凭借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执教经验,破釜沉舟,一心要在击剑培训事业上开创一片新天地。

郑晓岚的设想终于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赞赏,在区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民乐学校为依托,他成功创建了上海名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场地设施改建、购置运动器材、聘请教练员组建队伍、制定击剑训练规划,事无巨细他都自己操办。资金流转跟不上,为了节省开支他甚至私车公用接送学生参加比赛,面包、泡面一度成为他的标配伙食。俱乐部工作渐入正轨了,学生的训练时间又与学习时间冲突,有的家长产生了放弃念头。经过教练组的认真研究,俱乐部提出向科学训练要质量、要效率的目标,把训练时间调整到晚上和双休日,训练次数也由原来每周7次减少到4次,随后不断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修改,精减压缩。在训练中,为了激发运动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郑晓岚组织教练组成员精心编制了各种活动游戏,开展小组接力赛、小组带球绕障碍物接力、跳绳比赛、击剑操等充满乐趣的运动项目。

在俱乐部的多年运作中,没有一个运动员因为训练而影响学习,也没有因为训练时间少而影响训练质量,这是对郑晓岚和教练组的最佳肯定。

要把顽童培养成“良驹”

“乒乒乒——”赛场正在举行一场中外青少年击剑交流比赛。一方是美国三藩市俱乐部击剑队,另一方是上海名剑青少年俱乐部击剑队。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老牌的美国队竟然不敌一支组建才4年的团队。场边,外国教练起身握住郑晓岚的手。如雷掌声包含了国外友人的真心赞叹,也是亲友团对他们4年磨一剑的真诚肯定。

这一切离不开郑晓岚在人才选拔上的独具慧眼。俱乐部第一年招生时,有个学生来报名,这个孩子是学校里有名的皮大王,学生见了怕,老师也奈何不了他。许多教练都不支持收他进队,郑晓岚见他虽是一副调皮捣蛋样,但眉宇间却透着股难得的要强劲。没有带不好的士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军,郑晓岚一拍板子,“这个学生我要了”。训练中,郑晓岚常常与他交流,关心他的思想,了解他的困难,还恳请他的父母一起配合。一段时间后,他的行为习惯彻底改变了,训练变得刻苦认真,也学会了懂得尊重他人,爱惜集体荣誉,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劳动,成为击剑队的主力。在学习上他也有了很大进步,成为全队的榜样。这名学生就是现役国家队的青年击剑运动员马戴军,由顽童转变为“良驹”,他先后获得了2009年全国青年锦标赛个人第三,2010年全国冠军赛总决赛团体第三名,2010年全国锦标赛个人第三名等多项荣誉。

做一名运动员很简单,只要管好自己并且执行教练的命令就好了,可是现在,不但俱乐部的大小事都要经过他,他还要管好整支团队。从台上的运动员,转变成一名运筹帷幄的总教练,郑晓岚顺利“变身”后,决心还要成为他们人生中的引导者,生活中的良师益友。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内心更加敏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击剑技术上的指导,许多时候也需要思想的引导。

有的孩子早恋了,影响了训练和学习,郑晓岚从来不是直接否定,而是给予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的参考建议,并且引导他们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吸引异性;有的孩子缺乏激情,他便积极营造大氛围,每当有学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在学校张红榜宣传,又在集体广播中点名表扬,激发他们的荣誉感;有时候,队友间发生了小摩擦,影响了俱乐部的和谐,他总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灌输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

有一名同学品学兼优,喜爱击剑运动的她身体素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教练们一致觉得是一个值得培养的苗子,可是入队不久她却突然提出退队。郑晓岚认定其中有特殊原因,通过家访,他了解到她的母亲正面临下岗待业,已经难以再承受昂贵的击剑器材费用。经过教练组成员的商议,商量决定免除孙倩的一切训练费用。从此,孙倩更加刻苦训练,用实际行动作为报答,并在第十三届市运会上获得了女子重剑个人冠军。

钱同学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几年前,父母离异后又重组了家庭。渐渐地父母对他的关心越来越少,他开始自暴自弃,用逃学、夜不归宿,跟着坏孩子混来抗议,可是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家庭关爱。郑晓岚用平等的身份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要自立自强,还和他的父亲取得联系,终于妥善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另外又请来教师辅导他功课。郑晓岚在俱乐部营造着家的气氛,关照学员们要给予他更多关心。在俱乐部的大家庭中,钱同学感受到了许久没有体会到的温暖,他找回了自信。

这样的事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郑晓岚说,俱乐部的意义不仅教孩子们怎样击剑,同时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还要与现在全国大力提倡的体教结合模式靠拢。他也经常跟教练们说,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学剑如学人,要有一种亮剑精神,敢于拼搏、永不言败。

为松江培养奥运选手

郑晓岚的梦想很具体。继续壮大松江的击剑队伍,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争取早日培养出松江的奥运选手,还要让松江成为国家青少年击剑的培训基地。

拥有了清晰的目标和定位,为了能及时掌握击剑运动的发展动态,只要有学习交流的机会,即使工作再忙他都不轻易放过。2005年国际剑联对裁判器作出了新规定,郑晓岚重披战袍,上阵试验,对以往技术动作的有效度进行测试验证,改进了许多技术动作,在实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举办的国际、国内高水平击剑比赛,每次他都带领教练组成员和部分运动员到现场观摩学习,甚至好多次他独自驱车10多小时赶赴外地观赛。有时比赛中出现了一个新技术动作,回来后他就反复研究推敲,直到完全领会要领。

问及现在离目标还有多少距离,郑晓岚掐指一算,笑道“已经到半山腰了”。他的自信向来有一股感染力。2009年他为民乐学校申办二线运动队,主考官看着资料,冷冷地抛出一句:“人家至少是十几年的经验了,你们凭什么成立4年就来申办?”郑晓岚不慌不忙地答道:“体育是充满阳光的,是需要蓬勃朝气的,而我们松江的教练员、运动员都很年轻,正因此我们也更有一股拼劲,我们都坚信自己能行。这不正符合体育精神吗?就凭这我们来了!”一席慷慨激昂的答辩词,令民乐学校申办成功,成为非完中申办成功的全市唯一案例。此后,名剑俱乐部还荣获了全国百强青少年俱乐部(全市有此殊荣的只有3家)及全市最高级别的三星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称号。民乐学校也被评为国家级击剑体育项目传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