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新颖赛事元素
来源:雪球App,作者: 全A指数,(https://xueqiu.com/7586459061/329502740)
如今,恒大深陷泥沼,已然成为众人皆知的事实。2023 年 8 月 27 日,港交所发布的公告清晰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恒大集团负债总额高达23882亿元,总资产仅17439.97亿元,资不抵债的状况一目了然。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处理,还与妻子上演“技术性”离婚。当下,部分恒大项目在政府或相关企业的托管之下,艰难推动“保交楼”工作,然而,恒大整体面临的困境依旧极为严峻,想要实现翻盘,在目前来看几乎难如登天。
回顾过去,恒大足球在国内足坛掀起热潮,那时,恒大的名号在大众眼中可谓如日中天。在合肥,恒大开发了众多楼盘,其中政务区的恒大华府,2021年房价最高攀升至4万多,可到了如今,二手房价格已经惨遭腰斩。曾经不可一世的恒大集团,短短几年就坠入谷底,背后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全面地进行剖析。
一、多维度探寻恒大衰败的根本原因
(一)经营模式埋下隐患
恒大长期以来一直奉行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经营模式。在房地产市场上行阶段,这种模式确实能够助力企业迅速抢占市场,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但这种模式本身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当市场形势发生逆转,下行压力增大时,过高的杠杆和负债便成为了沉重的负担,为企业的财务危机埋下了伏笔。
(二)企业治理出现严重漏洞
决策机制失衡:公司决策过程中,科学论证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严重缺失,许家印个人在决策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就拿恒大冰泉 13 亿元广告豪赌,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2000亿元盲目投入这两个典型案例来说,这些决策在未经充分市场调研、技术评估和风险分析的情况下就仓促实施,给公司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利益输送泛滥:恒大内部,高管团队借助特殊理财产品提前兑付本息,许氏家族更是通过分红转移 500 亿元资产,甚至利用技术性离婚实现财富跨境转移。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普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极大地加剧了企业的信任危机,让恒大在市场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三)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在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时期,预售资金监管和表外融资监管存在明显的漏洞和滞后性。这使得房企有机会构建错综复杂的债务体系,恒大便是其中的典型。当恒大申请美国破产保护时,国内外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瞬间爆发,这一事件充分凸显出全球资本流动时代,监管协调机制的脆弱性和不完善性。
(四)商业伦理丧失殆尽
许家印奢靡的生活方式与恒大所面临的债务危机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千万年薪歌舞团、天价红酒消费等事件,与10万烂尾楼业主的艰难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员工、供应商、购房者强行捆绑为风险共担者,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准备金制度和债权人保护机制,严重违背了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
(五)政策与市场环境发生巨变
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出台,给房地产行业的暴利时代画上了句号,房企融资受到了严格的限制。2020年“三条红线”政策的落地,恒大三项指标全部触及,融资渠道被彻底切断。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使得恒大美元债的偿债压力急剧攀升,再加上疫情对销售端的严重冲击,恒大的现金流彻底断裂,最终引发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二、业务板块亏损现状洞察
(一)地产主业深陷亏损泥潭
2021 年:净亏损合计 6862.2 亿元,其中归属公司股东的损益亏损 4760.35 亿元,非控股权益亏损 2101.84 亿元。
2022 年:净亏损合计 1258.1 亿元,其中归属公司股东的损益亏损 1059.14 亿元,非控股权益亏损 199 亿元。
2023 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 1200.7 亿元,期内经营性亏损 173.8 亿元,非经营性亏损 150.3 亿元,所得税开支 68.4 亿元,净亏损合计 392.5 亿元。
2024 年上半年:集团收入 3837.7 万元,毛利 200 万元,净亏损达到 202.57 亿元。
(二)其他业务折戟沉沙
足球:2013年至2019年,恒大俱乐部总亏损高达 76 亿。从 2010 年至2022年的13年时间里,恒大在足球领域的投入至少超过 100 亿人民币。虽然在足球领域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成为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汽车:恒大汽车 2021 年亏损 563.44 亿元,2022 年亏损 276.64 亿元,2023 年亏损约 120 亿元,2024 年上半年亏损约 202.54 亿元。截至 2024 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远超 1100 亿元。由于在技术研发、生产经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不足,恒大汽车始终未能实现盈利。
水:恒大冰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能取得理想的市场地位,最终在 2016 年被出售。据报道,2013 年至 2014 年,恒大冰泉的广告投入就高达 50 亿元左右,再加上运营成本、生产投入等,亏损数额巨大。
农业:2014 年,恒大宣布进军现代农业、乳业和畜牧业,计划投资 1000 亿元,实际已投资近 70 亿元并购了 22 个生产基地。但在 2016 年 10 月,恒大以 27 亿出售集团旗下矿泉水、粮油和乳制品的全部权益,退出农业领域,亏损至少 43 亿元。由于对农业市场缺乏深入了解,恒大在农业领域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金融:恒大在金融领域布局了盛京银行等业务。随着恒大自身财务状况的恶化,对盛京银行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尽管具体亏损金额难以准确统计,但有报道称,恒大在盛京银行的投资及相关业务往来中,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这进一步加剧了恒大的财务危机。
互联网:2021 年 11 月 18 日,中国恒大清空恒腾网络全部股份,预计产生约 85 亿港元的亏损。恒腾网络 2021 年上半年净亏损 24.48 亿元。恒大在恒腾网络的内容制作、市场推广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公司业绩始终未能达到预期,股价持续下跌,恒大在互联网板块的投资遭受重创。
三、恒大多元化投资失败的深层反思
(一)战略规划脱离实际情况
恒大从房地产主业迅速向金融、体育、文化、健康、高科技等多个领域扩张,业务领域过度分散。在扩张过程中,恒大缺乏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规划,没有对各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发展前景以及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这导致资源分散,新业务不仅未能成为盈利增长点,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二)跨界投资盲目冲动
恒大在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储备,表现得极为盲目冲动。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恒大试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庞大的生产和研发体系,但由于缺乏汽车行业的技术积累、生产经验和专业人才,导致量产和销售不及预期,亏损严重。
(三)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
多元化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恒大本身过度依赖杠杆经营。进入多个新领域后,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大,债务规模庞大,债务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短期债务融资,偿债压力巨大。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导致销售回款速度放缓,融资环境收紧使得融资渠道变窄,资金链断裂风险剧增,无法支撑多元化业务的持续发展。
(四)专业人才与管理经验匮乏
进入新行业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汽车制造领域,恒大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缺乏专业人才,导致项目推进过程中问题不断。在金融领域,同样缺乏专业的金融管理人才和风险控制团队,导致金融业务存在不规范操作和风险隐患。
(五)市场与政策环境变化冲击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加强,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抑制了投资性购房需求,恒大房地产主业销售难度增大,销售回款速度放缓,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回笼,进而对多元化业务的资金支持也受到限制。同时,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监管趋严,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贷款更加谨慎,恒大融资渠道变窄,资金来源受限,使得多元化投资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
(六)内部管理与经营不善
恒大内部存在高杠杆运作、过度依赖预售款维持资金周转等问题,当市场遇冷、预售情况不佳时,资金链紧张,经营陷入困境。此外,实控人许家印父子被立案调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和信誉,打击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对其多元化业务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独特思考
(一)道家思想层面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持盈保泰。恒大追求长久和大规模本身并没有错,但在实践过程中,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忽视了市场规律和自身能力,违背了 “无为” 原则。在多元化扩张过程中,恒大没有充分考虑自身资源和市场容纳度,盲目进入多个领域,最终导致资源分散,经营困难。道家主张“知止不殆”,如果恒大能适时停止盲目扩张,专注于核心业务或优势领域,或许能够避免危机的发生。
(二)易经思想层面
恒卦分析:易经中的恒卦,虽有“亨,无咎,利贞”,但前提是坚守正道。恒大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坚守商业道德、市场规律和企业经营的正道,出现了债务违约、工程烂尾等问题,违背了正道,难以实现 “恒” 的长久发展。从恒卦爻辞“浚恒,贞凶,无攸利”来看,恒大可能在创业初期就设定了过于宏大的目标,忽视了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风险。
谦卦对比: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六爻皆吉,体现了谦虚、低调、不骄不躁的态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恒大名字中体现的 “大”,伴随着骄傲自满、盲目自信,与谦卦的精神相悖。恒大在取得一定成就后,过于高估自身能力,不断扩张,没有保持谦虚谨慎,最终导致危机。
(三)阴阳五行层面
从阴阳平衡角度看,“恒”为阳,代表持久、积极进取;“大” 也为阳,象征规模、强大。阳盛则阴衰,恒大在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阳刚的一面,不断扩张、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了阴柔的一面,如风险管理、内部管理的精细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等,导致阴阳失衡。从五行相生相克角度看,若“恒”属火,“大”象征土,火生土看似相生相助。但如果火太旺,土就会被烤焦,不利于土的稳定和生长。这就如同恒大在发展中过于激进,过度消耗资源,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需要明确的是,从道家易经思想和阴阳五行角度的分析,更多是基于传统文化理念的探讨和联想。恒大的兴衰是多种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市场环境、政策调控、企业战略、管理水平等,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于名字所蕴含的寓意或象征。
五、恒大经营层面的弊病
(一)过度追逐规模与利润
恒大为了实现快速扩张,疯狂拿地,过度依赖高杠杆经营,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土地储备和新项目开发中,却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把控和客户需求的满足。为了节约成本,恒大楼盘采用一套图纸全国用的方式,无视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差异,不仅违反建筑规划和标准,还可能导致楼盘出现漏水、发霉等质量问题。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恒大也缺乏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楼盘户型和外观设计单一。
(二)成本控制损害产品质量
恒大通过同类产品全国招一个标的方式压低供应商价格和质量,虽然降低了采购成本,但却导致产品单一化和质量下降。每个供应商都有其独特优势,只允许一个供应商垄断市场,会使其他供应商失去发展机会和动力,最终损害消费者的选择权和满意度。
(三)内部管理混乱漠视客户权益
恒大内部管理存在独裁和权力失衡的问题,管理层决策独断专行,员工为了迎合上级、完成绩效指标不择手段,甚至出现全员作假的情况。以房车宝为例,通过强硬考核政策逼迫员工进行假到访,制造销售火爆的假象。这种行为不仅违背商业道德,也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和信誉,无法真正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此外,恒大还存在卖房子不交房、拖延交房等问题,占用消费者资金和时间,给购房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复盘恒大跌宕起伏的兴衰史,翻阅许家印诸多发言记录,不难发现,其言语间鲜少提及深耕品质,打造让消费者安心的精品住宅,践行对客户的责任与承诺。表面上,恒大的轰然倒塌,源于战略层面的严重误判。业务布局盲目追求多元化,涉足领域看似相关,却远超企业实际管控能力。同时,长期奉行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激进经营模式,犹如在悬崖边缘起舞。一旦政策收紧、市场环境遇冷,叠加新冠疫情的沉重打击,资金链断裂,整个商业帝国瞬间分崩离析。
但抽丝剥茧,探寻深层原因,恒大的溃败,实则是掌舵者价值观与信念的全面崩塌。自企业创立之初,许家印的目光就紧紧锁定在财富积累上,一心盘算着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个人财富的几何级增长。在他的价值体系里,消费者的权益、供应商的生存、政府的期待、银行等债权人的诉求,乃至其他股东的利益,都被抛诸脑后。恒大一切经营决策,都围绕着满足个人私欲展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恒大内部弥漫着骄奢淫逸的风气,高管们肆意挥霍公司资产,全然不顾商业道德与职业操守。以这样的价值观为基石,企业的根基注定不稳,又何谈长远发展?
金钱,本质上与权力一样,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公器,承载着回馈社会的重大责任。遗憾的是,许家印对这一基本理念视而不见。为了追逐利益,他不惜欺骗员工,甚至辜负家乡人民的信任。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一次酒后,他竟大言不惭地询问下属:“我如何才能流芳百世?” 如今看来,这句狂言沦为了世人的笑柄,曾经口出狂言的他,不仅未能名垂青史,反而因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许家印绝非平庸之辈,相反,他极具商业头脑,思维敏锐。然而,过度膨胀的贪欲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无法克制内心的贪嗔痴念。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亲手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落得个锒铛入狱、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他的经历,活脱脱就是现实版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与《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如出一辙。
恒大在巅峰时期,开发面积高达上亿平方米,资产规模达到 2.38万亿。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浩如烟海的楼盘项目中,竟未能诞生一款经典户型,打造一处传世之作。这一惨痛教训深刻地警示我们:丰富的见识和阅历是我们认识自我、突破思维定式的关键,如《大学》所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富需以学问为根基,否则难持久。只有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在企业发展的漫漫征途中,恒大的覆灭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书写属于企业的辉煌篇章。